本报桂林讯 截至7月25日,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本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5.8%。这是该校继2003年以来,连续5年学生初次就业率达90%以上。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环境,该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保持良好发展态势,靠的是学校党政领导齐抓共管,靠的是健全的就业服务体系,靠的是对社会的重要责任感。
去年底,该校专门召开了200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,实施就业工作“一把手”工程,签订了《2007年就业工作目标责任状》,明确各系、各专业的就业率目标,各系再把就业目标层层分解,将任务落实到每一个教职工身上,形成了“千斤重担万人挑,人人头上有目标”的工作格局。
该校还十分重视就业基地的建设,在已有区内外200多家大中型企业就业基地的基础上,今年又新建了包括深圳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、青岛福日集团、海尔集团、格力集团、上海通用五菱等30多个就业基地,大大地拓展了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。为给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,该校今年还先后举办了71次专场招聘会和一次72家用人单位参加的综合性招聘会。有50%以上的学生通过校园招聘会签订了就业协议。
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,该校高度重视特困生、贫困生、零就业家庭学生的就业问题,认真了解和解决这些毕业生的困难。该校2006届商务英语专业特困毕业生吴丽学业成绩优秀,尤其是英语口语能力很强。但由于性格内向,她在富士康公司来校招聘时初次面试落选。学工部林海部长了解这一情况后,一面认真细致地做好该生的思想工作,同时积极向富士康公司推荐,介绍该生的特点和特长,最后助其被公司成功录用。据统计,该校2007届毕业生中的395名贫困生、42名零就业家庭学生,均已落实了就业单位,其中大部分已走上工作岗位。(记者: 罗展鸿)